12年國教確定上路,基測也將走入歷史。政府的訴求是基於提升國民教育水平,保障弱勢族群的受教權益、發展一校一特色的辦學理念。

霍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認為中國適合內閣制。中國幅員廣闊、文化多元、民族的組成雖以漢人為主但仍相當多元,在人口眾多的情形下,選出一位行政權力相對較大的總統(總統制),不易貫徹所有國民的民意,少數族群的利益容易被多數的選民所忽略,政策推動雖較總統制來的耗時,但考慮的面向會比較多元、層面也比較廣。

    從彭立忠老師提供的影片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在民國建國初期,總統制、內閣制的辯論也是相當頻繁的。令我比較印象深刻的是,孫文先生說,中國的人民在皇帝的治理下,歷經了將近五千個年頭,現在一夕之間要人民變成國家的皇帝,肯定作不好的。的確,民主的精神與價值是需要教育與體現的。在影片當中提到一次孫文和宋教仁先生下鄉參觀選舉的場景。他們赫然發現,全鄉的選票都是由兩三個識字的秀才填寫選民的名字,鄉民也不太輕選舉的意義和價值。他們說選票上的人他們一個都不認識要怎麼選?他們還提到,鄉下人大多繁忙農事,沒時間去聽參選人的演說。於是,孫文和宋教仁先生就分別講述了一段民主的意義,並要他們珍視手中的選票,而不是只選國民黨的候選人(當時國民黨的聲望很高,常囊括大半席次),要多聽聽各候選人的政見和論述,選出真正符合自己心思的候選人,這讓我不禁佩服孫文先生,他不會把自己政黨的利益擺在民主價值之上,反而是教育選民真正了解並且體現民主的真諦,選出符合自己心聲的候選人。姑且先不論要選內閣制還是總統制,我認為中國當前的首要之急是先教育人民什麼是民主?怎樣才是真正的實踐自己的權利,以成為國家的主人。否則,任何的選舉都只是形式意義大於實質意義,因為很多基層民眾根本就不在乎選舉或是民主的存在與否,因為他們比較在乎自己的生計和未來。他們不知道,手中的選票能決定他們是否有對的未來,和真正在乎民生的施政者。

文章標籤

霍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鍾曜任]

   我們推著各自的行李推車,承載著不同的成長背景和記憶。我們帶著不同的想像和初衷,遙望隔著台灣海峽的彼岸,站在這層近百年來歷史和文化的迷霧之後,我們信以為真了那些根深蒂固的陳建?又有多少媒體或政治團體的煽動、蠱惑了我們兩岸千千萬萬青年最純粹對未來的想望和殷盼?

文章標籤

霍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振興醫院,一個離學校不遠,卻又如此陌生的地方。以前常聽同學說,如果怕榮總人太多,就去振興看病吧!如今,我已在振興的護理之家做過兩次服務學習課程了。很感謝有這個課程,讓我有機會學習服務最單純的快樂。

    起初,我對服務學習的想法是希望能讓自己在進醫院當醫師之前,能有機會對於整個醫院的體系能有一些認識和接觸,滿足我對醫師的想像。例如,在急診室裡做打雜小弟,看看急診室的醫師是如何使出渾身解數,拯救那些情況危急的病患;抑或是,在護理站幫忙護理師做些整理藥品、病例的小事,試著了解護理師的工作內容,以利之後進醫院的醫護合作。但是一切都超出我的想像。

文章標籤

霍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禮拜四上彭立忠老師的台灣政治學概論,他提到:與其強調個人競爭力、不如強調團隊合作能力,現在的教育更是如此,個人主義色彩太過濃厚,對於團隊的向心力不夠重視。或許這就是林書豪被大家稱頌的原因吧!
讓我想起之前在一本書看到的(跟大家分享囉^^):

文章標籤

霍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大腦會以推論的方式填補記憶的空缺、記憶是個重新建構的歷程: 我們對於記憶的掌控並非我們想像的如此精準,時常我們的大腦都會以自己的情緒與喜好來決定某一個記憶空缺要被填補成怎麼樣,換句話說,記憶對我們而言,除了「事實的真實」外還有「故事的真實」,也就是說記憶除了記載事實的骨幹還填入了感情的詮釋。因此,記憶確實是重新建構的歷程,當大腦接收到外界刺激後,經過整個記憶形塑流程,包括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杏仁核(過濾並標記訊號)、海馬迴(形成長期記憶)等,外界所傳達的訊號會經過杏仁核的標記,這也就是我前面所提到,對刺激的詮釋。因此,我們在面對自己的記憶實應該以更謙卑的態度來檢視他,因為並非所有記憶都客觀超然、正確無誤,這時候就必須站在他人的立場來審視自己記憶的準確性,才不會因為情緒會情感的加入而造成人際交往上的誤會或紛爭。

2.愈抱怨會覺得自己受苦愈深: 老師上課時有提到一個發生在日本的案例,這個都市長大的小男孩,從小到大沒有離開過通訊的設備,但她媽媽將他送到山中進行集中式管理後,他被迫抽離這個聯絡方便的世界,在山中所受的磨練或辛苦無法和他人傾訴,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到最後森林大火,他甚至第一個衝進火場救火,因為他已經對這個原本充滿厭惡的地方產生歸屬感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我們面對負面事件時,只要是人都會產生負面情緒,然而,倘若我們經由不斷的向別人訴苦來企圖解決心中的忿恨,最後只會造成那個傳遞負面情緒的神經迴路不斷活化,產生更大、更劇烈的負面情緒反應,因此,我認為與其跟他人訴苦,不如將自己的委屈寫在紙上,然後將它撕掉或封存,這麼一來,我們就不會將這個情緒無限上綱,便能控制住我們的負面情緒了,另外將這些寫滿負面情緒的紙條撕掉或封存也自我暗示了將這些種種的不愉快丟掉。

文章標籤

霍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大腦的密度與後天的經驗呈正相關、過去的經驗造就現在的你:我們常常藉由演練習題或實作實驗來幫助我們去體驗某種知識或定理,正是因為藉由這些親身體認的經驗才能架構區大腦中更緊密複雜的迴路,幫我們去面對並解決實際面所面對的問題;反之,若我們只是紙上談兵,而非真正踏實的去累積經驗,便很難能將知識灌輸進入我們的腦中,也就是無法融會貫通。另外,老師在上課時也提到做志工對青少年品格養成的重要性。因為面對我們不熟悉或未從事過的事物,我們容易以主觀的角度、片面性的解讀。換句話說,就是以自己的經驗或價值觀強套在我們所觀察的事物上,因而容易造成誤解或是無法站在對方的立場來體察整體的現狀,也就是無法以同理心來體諒或是幫助他人、付出合適的關懷(不帶有歧視的言語)。因此,透過當志工的經驗,我們能夠真實的體驗某些我們可能有主觀認知偏差的事物、也能夠更加珍惜我們所擁有的。除此之外,志願服務弱勢族群的朋友還能讓我們更深入的了解他們日常生活中所面臨的困境,唯有親身協助他們才能真正掃除對他們可能或多或少帶有的有色眼光。在Marco Iacoboni 所著作的《天生愛學樣》一書所提及的鏡像神經元也可用來解釋這個現象:當我們累積志願服務的實戰經驗之後,只要面臨相似的事件,就算沒有親身參與,或只是看到、甚至想像,我們的神經都會被活化,這也就是同理心的養成,藉由志工經驗將同理心內化。

2.多看課外書可以觸類旁通:由於經驗與知識的累積可以提升大腦中神經迴路的密度。現今的教育標榜升學考試主義,莘莘學子往往短視近利,拼命專研教課書,而忽略了課外書的重要性。其實知識是可以累積的,而且知識是一體的,正如老師所說,知識沒有課內課外之分,只有有用無用之分。當我們在閱讀有益的課外讀物時,我們正在蓄積自己的背景知識(background),而後再遇到相同領域或相關的概念時,我們的大腦中3D的神經迴路便可以被迅速活化、連結,加強學習與了解的深度及減少學習的時間,這便是為什麼閱讀較多課外書的學生可以吸收較快的原因,就是透過這種觸類旁通的概念使然。

文章標籤

霍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標籤

霍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這次我們導生組選擇的服務學習項目是國中生課業輔導,我們就近選擇隔壁的石牌國中,給國二的學生做課後課業輔導。

  第一次上課,我跟家豪和明泉一起走進指定的教室,看到五個國二的學生在那邊很乖的自修,於是,我們開始希望講解整個時間的規劃,希望能夠藉由給他們問問題的方式,幫助他們找出課業的盲點。然而,第一次上課下來,我們發覺,這樣的情況下,對他們的學習幫助有限,因為這些國中生多半是太害羞,不敢問我們這些大哥哥問題,要不然就是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不知從何問起。跟石牌國中的老師了解之後才知道,原來這些學生多是在學校成績非常後段的同學,大多是班級導師希望父母讓他們來參加這個課後輔導的計畫。於是,我當下就跟石牌國中的負責老師承諾,我們會改變策略,希望讓這些國二的學生有更高效率的學習,不要浪費了學校的美意。

文章標籤

霍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歐債危機席捲全球,美元大貶,全球籠罩在高物價的陰影下,百年來「難得一見」的金融海嘯就這樣硬生生地被我們遇到了。陳文茜女士在她的新書《只剩一個角落的繁華》中直指出生九零年代的我們是失落的一代,是世界對不起我們。現在繁華的都市發展,只是一個角落的繁華,而且還是假象的繁華。但是,身在這樣險困的大環境中,我們是否只能捶胸頓足,自怨自艾?抑或是,掌握時機與優勢,御風而上,做個蓄勢待發的一代呢?

 

文章標籤

霍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3